觀光產業燃眉之急 觀光業者籲政府正視
↑日暉國際渡假村景觀優美,屢獲全台最美飯店獎項。(圖/日暉國際渡假村提供)
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鄭越才從媒體起家,成功進軍觀光產業,首先在台東池上興建五星級日暉國際渡假村,屢獲評選為全台最美的飯店,接著發展都市型商旅品牌Hotel Mezi,以特色取勝。鄭越才成為觀光人,關心觀光事,而觀光業發展和國家興衰關係密不可分,鄭越才指出,疫情階段,台灣因防疫成功,國人仍可自由在國內旅行,日暉國際渡假村也因而獲益,但他認為國人以偽出國註解國內旅遊相當可議,他極力主張國旅不應該只是「走馬看花」,鄭越才鼓勵飯店業者主推3天2夜以上的假期,旅行社更可包裝6天5夜以上的套裝遊程,朝向「1晚1鄉鎮」的概念,讓旅人體驗當地生活、感受在地特色。

↑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鄭越才關心台灣產業發展,熱心向政府提出建言。(圖/日暉國際渡假村提供)
後疫情時代 台灣產業給政府的一封信
鄭越才目睹目前國內產業面臨的危機,不惜親自執筆,向政府提出建言。為不影響鄭董事長原意,本刊採全文照登方式披露如下:
台灣對抗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的成績有目共睹,但台灣不應自得其滿。近日太魯閣號出軌事故,因台灣政府部門管理水平而造成49條人命的重大意外,攤在全世界眼前、令人震驚!而來自中國的威脅也就在眼前,台灣無論在國防或是經濟上,均有極大的不足。
以國防安全來說,相較鄰近的南韓、新加坡20個月的義務役相比,台灣僅約4個月的服役期實在太短,根本無法獲得足夠訓練。另外,全民的『備戰教育』也不足,即便其他沒有面臨如此大威脅的國家,如瑞典,該國在2018年向全國人民發放手冊,教育民眾若遇敵國入侵該如何防備;芬蘭也不斷教育人民有關戰爭的面貌。經濟上,台灣除了軍力不如中國,經濟太過於仰賴中國市場,也是一大隱憂。尤其是先前的「鳳梨之戰」,凸顯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市場幾乎以中國為主。除了農業之外,中國(含香港)也是台灣出口的第一外銷地,佔2020年出口量逾43%。
僅靠台積電當「護國神山」能撐多久?
雖然台灣2020年的總出口值,靠著半導體晶片產業,創下3450億美元的新高,但美、日兩國元首開始憂慮太過仰賴台灣供應鏈,也剛在本月舉辦的高峰會上,討論因應之道。再加上英特爾(Intel)近日也宣布將在美國興建晶片工廠,盼重掌全球三分之一的晶片產能,這對台積電來說將成為一大打擊。台灣太過仰賴晶片製造業並不是一件好事,有必要讓經濟發展更加多元化。
「觀光立國」理想很美 缺工缺電缺水燃眉之急
去年底,交通部力推觀光局升格為「觀光署」,要落實「觀光立國」、「觀光主流化」的發展願景,讓台灣從防疫大國變成觀光大國,展現對觀光產業的重視。前瞻規劃從創新轉型、資源整合、數位觀光到終極目標-「佈局國際,放眼全球」,一系列規劃藍圖都令人引頸期待。然而,觀光要生存,國內目前卻面臨「缺工」、「缺電」及「缺水」三大問題。尤其『缺水』更是台灣的當下難題,應趁早解決才是關鍵。
台灣在抗疫努力確實值得稱讚,但政府切勿沉溺在成功的喜悅之中,應當未雨綢繆,試著修補更重要的問題 - 國防、經濟、產業競爭力。『內安壤外』國家才能增加競爭力、吸引台商回流,讓台灣涅槃重生、在國際解封的後疫時代,展現真正的價值。
(文:日暉國際渡假村 董事長鄭越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