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六月畢業季近在眼前,青年學子就業問題浮上檯面,1111人力銀行邀請現任立法委員何志偉、蔡適應及洪孟楷,參與「搶救青年失業1起來」直播節目。其中,針對「畢業即失業」困境,何志偉表示,台灣失業率為結構性問題,除了政府提供協助以外,學校與職場的銜接、個人的進修與提升皆是關鍵,想要真正解決當前狀況,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。
硬性調高薪資 恐帶來不利效果
談及國內低薪問題,何志偉指出,參考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,將薪資提高16%後,卻造成失業率大幅提升、就業率大幅下降,因為基本工資的增加,導致企業聘請勞工的意願降低,工作反而更難找,物價也跟著膨脹,由此可見,低薪問題得從多角度著手,光是政府透過法規硬性調高基本工資,恐帶來不利效果。
可參考日本做法 保障就業機會
何志偉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,全球驚天動地,上班方式、產業結構皆產生質變、量變,加上機械化、自動化、AI人工智慧等發展趨勢,許多就業機會可能面臨取代危機,台灣政府可參考日本做法,將一項工作內容拆成多項,以外送為例,在台灣是一人騎車兼送餐,在日本則是一人騎車、一人送餐,雖然可能因此拉高物價水平,但不排除是個保障民眾就業機會的好方法。
學校應做好職場銜接 維持供需平衡
何志偉強調,台灣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,除了政府的政策、措施以外,學校是否做好職場銜接,也是關鍵的一環,許多青年在進入大學時不知道要讀什麼系,出社會時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,更有甚者,本科系畢業卻不熟悉本科專業者亦大有人在,學校應做好與職場、社會的對接,並管控每個領域、科系的就讀人數,避免僧多粥少現象,維持就業市場的供需平衡。
學子可提升專業技能 學習包裝自己
何志偉表示,若要真正解決低薪、失業率問題,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,除了政府、學校以外,學子也可以從自身做起,利用時間充實自己,提升專業技能、補足學校不能教你的東西,在撰寫履歷、進行面試的時候,好好包裝自己,展現出應有的態度,也別怕一開始的薪資不好,時間久了,自然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>> 最新職訓補助課-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