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閩南語代課趣
跟八、九年級相較,七年級生成長過程或許不見得會講台語,但至少有比較多聽到台語的機會。專家擔心,日常如果不說台語,則台語很有可能成為下一種消失的語言。
這也是為什麼閩南語課程進入小學的主因了,從小扎根,也可以讓小朋友透過正統課程,覺知每一種語言文化同等重要,都是一門專業。
曾經報名《自由時報》由台語名師李勤岸開設的台語班,對台羅拼音有基本的認識。母親那邊多說福建話(與台語有些類似),再加上愛聽台語歌,代起閩南語課程也是遊刃有餘了。
時下國小的語言科任教室,設備不比大學來得差,有圖、有聲、有影的教學軟體設計活潑易懂,可以循序漸進於課堂上學習台語。這是小學時期閩南語課程尚未進入正規課程的我,無法想像的美事。
儘管教學影音資料如此豐富,我始終認為無法取代教師適時地的口說。因為學習語言,模仿講者的「口形」是相當關鍵的。教學影音資料再豐富,也缺乏口形型的現場示範,教師不可取代的價值就在這裡,將語言接地氣,輔導學生學習更為地道、有溫度的語言。
此外,閩南語課程比較沒有升學考試壓力,視狀況設計一些小遊戲,讓同學彼此互動,不失為一種好方法。像我曾設計一個搶答遊戲,我說一句華語,請同學即時轉換翻譯為台語,同學反應熱烈。不僅可以激勵思考,華語與台語的異同之處,寓教於樂中習得了。